2018/2019 上學期工作報告 First Semester Review

潤物 Mender of Things
5 min readJan 27, 2019
《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 》截圖

1. 2018/2019的大主題是性別不平等,上年十一月和一班中五阿妹們完成了第一輪的課程,課上用文藝和法理的例子切入,由性別定型講起,再思考性別歧視問題,最後帶入性別認同的討論。常規的課程模式是四堂工作坊,每堂三個鐘;正式開始前我們通常會辦一次Pre-workshop screening,揀套戲一齊睇,睇完傾一傾,互相了解吓大家的想法,之後才正式開課。2017/2018講的是種族不公,看了1962年的電影版To Kill a Mockingbird(題外話:Mockingbird的書和戲由《梅崗城故事》到《殺死一隻知更(/反舌)鳥》有各式各樣的譯名,但套戲的港譯是《怪屋疑雲》呢。(舊底)香港似乎常用這種譯法,基本不是翻譯而是直接因應劇情改過。改得夠不夠好是一回事,但至少要真係睇過套戲才改到,是誠意之作啊)。而今年課程的引子,則是中學DSE英語文學課程中的莎劇文本《馴悍記 》(The Taming of the Shrew) 。揀戲的時候棄1967年伊利莎伯泰萊主演、對白照用莎劇台詞的經典電影版,反揀了套後生啲(但其實都成廿年前)的teen romcom改編版《對面惡女看過來》 (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)。

-

2. Shrew原著裡馴悍馴到個老婆最後連 「你夫是你主你命你守護人 (“Thy husband is thy lord thy life thy keeper”)」都講得出的男主角Petruchio,來到10 Things的美式校園青春劇的套路中,是一頭鬈髮狂野不羈的不良學生Heath Ledger(有圖~)。相比去年正正經經的Mockingbird,今次的選擇說教意味不那麼明顯,反而好玩得多。一班阿妹看Heath Ledger追女仔一起看到依嘩鬼叫,成間screening room粉紅色泡泡,連混入其中食住花生暗暗觀察觀眾的我們,都覺得自己青春了起來。但是大團圓結局拍手歡呼之後,就著戲中存在的刻板印象、樣版角色與性別迷思,還是得好好來討論、破解與重建。還有電影描述的那些明明好唔對路卻被浪漫化的約會文化,我們投入睇戲時,都很不自覺地把問題忽視掉。所以才有映後談之必要:為了給自己時間沉澱,等情緒或理智清返點空間出來,去反思自己觀影時的感受。故此批判是雙重的:第一是電影本身,第二是作為觀眾的自己。而我們要做的,就是一起參與並引領這種批判,同時提供一個所有人都能安心說話發問的safe space。

-

3. 因為很需要體諒的事情是,一個人總沒法每一下都很學術很認真很啱concept,馬上枕上廁上都在研讀吳爾芙或The Feminist Mystique;絕大部分人還是會有很想睇吓韓劇幻想吓、碌吓嗰啲男人女人page八吓人哋講緊乜的時候。當然,消費助長了定型不是很好,但很多時事情並沒有那麼一刀切,不是那麼容易避。像100毛,雖然常貼重複刻板印象的兩性關係圖,同時卻也有在做認真探討社會問題的《星期三港案》。流行文化如此,即使是經典文學也可以充滿矛盾,“thy husband is thy lord”就是個好例子,莎士比亞喎,這句話到底是真心還是反諷,都已經拗足好多年。藝術就是這樣:總是有很大的力量可以去感動去改變人,但有時會被善用,有時不。既然不能咁簡單就叫人執咗佢,我們要學習的事情就是,像用法理的理性去平衡藝術的情感,習慣時時諗返轉頭,咦其實係喎,點解文本中的誰誰會是這樣,而我看這套劇、讀這本書、接受這種影響的當時,反應又點解會這樣?這無論在文藝經典還是流行文化產物上,其實都適用,是一個思考的功課,也是後來四堂workshop中,我們會用各種文藝或法律例子,煩過唐僧地係咁提係咁提的重點之一。

-

4. Crazy Rich Asian裡兩代女子的麻將對壘、經典動畫vs真人版的迪士尼公主們、韓劇日劇塑造出的伴侶形象、女性媒體那些題為「男生最討厭女生做的N件事」(而裡面的事情其實只要是個人都不應該做)的文章、或一些Fashion blog在副題註明「趕快發給男友看」的甚麼名牌手袋廣告專題,諸如此類,是許多原本在我們生活中就常出現、常被盲目消費掉的social media / 娛樂材料。課上,在我們和同學仔透過互相了解而劃出的safe space中,必須一一抽出來重新審視。我們要想的是,自己或其他人,在現實社會中被要求做這樣那樣的男子或女子,其實累不累,又對不對?我們也去剝開另一個迷思:現行的法律,對於我們要做怎麼樣的人,給了些怎麼樣的保護,又設了些怎麼樣的限制?於是我們也去看香港的歧視條例、談W婚權案或男囚犯剪髮性別歧視案等,即使只是淺談。因為無論將來是要拆牆也好、建牆也好,能好好地了解社會文化和法律到底都給我們的生活設下了甚麼框架,就是一切改變的第一步。

-

5. 好長氣的上學期報告,謝謝你看到這裡!下學期的活動即將開始,下周末我們會有同理心訓練,主要是一起練習把聆聽擺在發表意見之前、學習為自己和別人製造溝通的safe space。三月至四月則是下一輪工作坊,還是一樣的主題,對象學生也是十五六歲的年紀。而如果!如果上面那些長篇大論有引起了你對我們工作的興趣;又不論你是同意、同意但有補充、抑或是另有看法,我們都很想了解你的意見,以保持我們的教育計劃觀點持平。非常歡迎你們來觀察指教或參與!聯絡我們,我哋交流吓啊 : )

--

--

潤物 Mender of Things

An arts and law education initiative advocating for empathy and social justice